滑轮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滑轮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媒体梳理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国企改革变迁

发布时间:2020-03-04 05:45:41 阅读: 来源:滑轮厂家

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由于供给侧改革的提出,社会各界对于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格外关注。

从1994年开始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至今,22年间,人们已经习惯于在年终由此寻找下一年中国经济前行的轨迹。同样,22年间,国企改革也走过了跌宕起伏的进程。从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抓大放小,从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到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每个阶段国企改革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透露出的信息,也反映了中央对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

为此,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了22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下称公报)中与国企改革相关的内容,试图把握国企改革脉络的变迁。

抓大放小,三年脱困

从1994年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每一年,国企改革基本上都是公报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1994年的公报提出,以国有企业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且提出了国企改革的具体措施。例如,贯彻落实《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监管条例》;试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调整产业结构,对一部分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建立破产机制;积极解决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妥善分流企业富余人员。

而随后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则将国企改革称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并且要“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彼时,国企经营遇到困难,由此,公报中连续出现“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等表述。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分析,1992至1994年,国企在3年高投入后,进入了困难时期。“到1997年,甚至出现了国有企业三分之一亏损,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保持平衡的局面。”

由此,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深化国企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这一年的公报明确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戚聿东认为,3年脱困的提出是当时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之前,国企普遍亏损,中央虽然意识到国企需要脱困,但是并没有把它确定为集中的问题来解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这对原本已十分困难的国企,可谓是雪上加霜,亏损问题更加突出。在这种背景下,1998年新一届政府上任后,第一个目标就是3年‘脱困建制’。”

治疗牛皮癣的药

在这个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3年目标中,“抓大放小”成为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资产为纽带,通过强强联合,在一些重要行业或关键领域组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同时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健康养生网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步伐。

针对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产生的问题,1997年至1999年的公报,反复强调“实施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

谈及“抓大放小”,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表示:“当时国家扶持的主要是大企业,中小企业就彻底放开了,彻底市场化了。当时全国大概有几十万家国有小企业民营化,走的是产权制度改革和身份置换的路子。实践证明,这样的市场化路子是对的,大多数改制的企业由死变活,正常经营,能够解除政府对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也能够解除企业对员工承担的无限责任,能够使企业和员工走向市场。”

大刀阔斧的3年改革卓有成效,2000年的公报写道,“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一组被广为引用的数字是,1997年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为16874户,其中亏损的为6599户,占39.1%;到2000年,亏损户减为1800户,减少近3/4。

上一页

1

2下一页

单页阅读

地热回灌设备

项目计划书范文模板

佛山镀锌板